中美关系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汇率之争 各怀心思

就这场争端的目标和策略而言,中美两国不同政府部门和企业界内部观点并不一致。在汇率问题上的任何决定,都将暴露出“敌对”双方内部之间的分歧。
2010年4月6日

FT社评:对人民币无须大动干戈

美国政府明智宣布,将推迟决定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它还应该对中国作出如下表态:“我们期待人民币升值尽快重启。但我们知道这需要时间,我们可以等待。”
2010年4月6日

中国不再韬光养晦

美国欧亚集团总裁布雷默:中国政府不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需要依赖于美国的力量。中国领导层已经开始考虑逐步改变自身的全球战略。尽管这并不容易实施,但中国领导层正悄悄地着手与美国政治经济“脱钩”。
2010年4月2日

中国是美国经济的替罪羊?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多边的,而非仅仅是中美双边的。美国如今正在把各种自己头疼的问题归咎于中国,这既反映出美国在政治上寻找替罪羊,又反映出其拙劣的经济政策,这两者结合起来,可能造成极大的危害。
2010年4月2日

胡锦涛将出席华盛顿核安全峰会

中美在一系列问题上陷入紧张后,双方近日都摆出一些和解姿态
2010年4月2日

美报告批评中国“不公平竞争环境”

报告称,中国采取了许多非关税性质的贸易壁垒
2010年4月1日

不要只盯着人民币

FT中文网经济评论员吴铮:如果目光不只盯着人民币,问题可能反而容易解决。理由有三:口水战不会有结果;过度爱面子的害处;被低估的可能不是人民币。
2010年3月26日

美国商界对中国态度转硬

在美国,围绕中国汇率政策的辩论格局正在变化。中国在政府采购上向本国公司倾斜,而且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使原先倾向中国的美国商界也开始“变心”。
2010年3月25日

分析:美国要对中国“动真格”?

FT专栏作家贝蒂:与2005年相比,美国此次在汇率问题上更有可能诉诸行动,不只是虚张声势。这一次,美国正在精心准备针对中国的报复措施。
2010年3月25日

人民币升值只是第一步

瑞银高级经济顾问马格纳斯:美中两国之间发生重大经济冲突,对任何一方都不利,尤其是对于中国,但这一局面看起来无可避免。
2010年3月24日

人民币汇率不仅是美国的问题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萨勃拉曼尼亚:人们需要认识到,人民币汇率不仅是美国的问题,而且还是全世界的问题,由此需要制定一个以多边规则为基础的解决方案。
2010年3月22日

“美国商界无法抵制国会对华政治压力”

美国商会副会长薄迈伦称,中国不应指望美国企业阻止国会行动
2010年3月22日

谁是中国的榜样?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当今的中国更像是1890年的美国,还是1980年的日本?关键仍然在于:中国经济还能迅猛发展多久?
2010年3月18日

中国呼吁美国跨国公司游说华盛顿

希望美资企业表达自身诉求,反对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采取保护主义措施
2010年3月17日

美国对人民币“动武”?

FT专栏作家艾伦•贝蒂: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美国唯一真正可用的手段,是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这是可能破坏战后全球贸易体系的“核选择”。
2010年3月16日

中国在美国国会影响力增强

《卡内基中国透视》主编王雅平:中国在美国国会影响力的增加,一是因为中国对其政治运作的把握越来越自如;二是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国会越来越不能忽视的角色。
2010年3月11日

美国朝野讨论中国互联网政策对贸易影响

但尚未准备就中国互联网审查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
2010年3月4日

分析:如果人民币升值40%

如果人民币这样大幅升值,中国经济规模会骤然增至美国的一半,遥遥领先于日本,这恐怕会让中国在美国的意识中进一步放大,加重美国人对中国崛起的恐慌。
2011年2月1日

中国推迟中美两军高层交流

这是针对美国64亿美元对台军售的首个具体报复措施
2010年2月26日

奥巴马上任第一年

美国著名学者、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卡根在本文中回顾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一年以来的外交形势,并分析了奥巴马政府不同于前几任政府的外交理念。
2010年2月20日

中国是否应该减持美国国债?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丁果:有人说,中国连续减持美国国债,是对美国的惩罚。这是错误的思路,如果减持美债,是为了分散外汇投资,那无可厚非,但如果是政治考量,那就是得不偿失。
2010年2月20日

“泰山”的外交使命

《卡内基中国透视》主编王雅平:如果说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主要是威严的长城、天安门广场和解放军,那么“泰山”的形象将给这一印象揉入更人性化的色调。
2010年2月12日

美国需要调整对华政策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杰弗里•加滕:美国在对华政策上过分倚重双边机制,有点弄巧成拙。要撼动中国根深蒂固的立场,唯一可能有效的政策是编织一张多边协议的大网,既符合中国利益,又能够约束中国。
2010年2月11日

中美关系谁“软”谁“硬”?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丁果:采取强硬外交手段必须建立在对国家最高利益的精确计算之上。如果北京的目标是要奥巴马取消对台军售,取消会见达赖,那就算错了。
2010年6月6日
|‹上一页‹‹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下一页